太极拳怎么练气,需要一个过程

太极拳怎么练气,需要一个过程

优质

太极拳据说是要练气的。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掌握怎么练。其实太极拳练气的方法毕竟复杂的。需要好好学习。

太极拳怎么练气

1.通过架子导引内气运行

太极拳有一系列的动作。俗称架子。架子是前人锻炼经验在姿势上的表现。一个架子。总是要经过多方面的反复实践与总结才能创造出来。它是锻炼者的入门阶梯。因为有形的要比无形的好学。架子除了有技击作用外。与某些气功动作有相似之处。即通过外部动作来导引内部的气血运行。武禹襄《十三式行功心解》曰:“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腹松气敛入骨……牵动往来气贴骨而敛入脊骨。”故习拳姿势必须正确。要讲规矩。唯有这样。才能达到练拳的功效。王宗岳《太极拳论》“十三式歌”日:“气遍身躯不少滞……腹内松静气腾然……意气君来骨肉臣。”太极先辈告诉我们:要想使气浑身周流。姿势就必须上下顺遂。劲不逆扭。许多著名拳师。不讲什么理论。只是认真练好架子。就有了一身好功夫。原因就在于架子体现着法则。包含着体。用。气。只满足于能练套路。而不求其准确。则收效不大。甚至练拳多年而无气感。

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神明。”架子不仅要准。而且要熟。杨澄甫的弟子董英杰说过。练拳一次至少三趟:第一趟开展筋脉。第二趟较正姿势。第三趟再加形意。纯熟之后。一出手便有意形。则进步更速。拳势正确;又认真锻炼。就会由外科内。逐渐产生内气的周流。从最初的腹部充实。到手指麻胀。眼睛微光。到气遍身躯。有志于练太极拳的同志。首先要懂架子。求身法的正确。否则徒耗精力。白费工夫。得不偿失也。

2.通过阴阳虚实变化调动内气的运行

有人说。太极拳的奥妙精华。尽在虚实二字的运用。阴阳虚实的变化是靠架子的正确体现的。尤其是在练拳的初级阶段。王宗岳《太极拳论》开宗明义提出:“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阳两个方面保持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人体的阴阳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对平衡的。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偏盛偏衰.就会形成疾病。太极拳在锻炼身体方面。就是力求达到阴阳平衡。其手段即通过不断的虚实变化。使气血周流全身。拳意催气动。气催肢动。目随手动。手随目动。足步稳健。左旋右转。矫捷如龙。例如一拳势左腿实右腿虚。一变换姿势即成右腿实左腿虚。由于重心的不断转移变换。一会儿左实右虚。一会儿右实左虚。这样气血也就在身体内部转换。周流。练拳时只要注意心静体松。分清架子的虚实转换。就会感到体内气血流动。从而得圆活之趣。虚实有前后。上下。左右之分。进一步则要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细言之。一足应分虚实。一指亦应分虚实。甚至每个细胞都应分虚实。这就是“一处有一处虚实”。同时又以丹田为主。一变百变。故又谓“处处总此一虚实”。练到此境界。就会“行气如九曲珠。无处不到”。气在体内运行亦如太极图了。宋代二程语录有云:“人有寿考者。其气血脉息自深”。气息既长。自有推动脏瓣。自我按摩的作用。脏腑强盛。百病何生?

3.通过呼吸促进内气运行

所谓呼吸即气之表现。太极拳的呼吸除鼻吸鼻呼外。还采取腹式逆呼吸法。即吸气时。腹部往后(命门穴)吸。呼气时。腹部从后向前释放。这就是内功。与气功的以后天练先天。以先天为后天是一致的。吸时后天之气下降。先天之气便上升。呼时后天之气上升。先天之气下降。通过这种腹式呼吸。可促使中气升降。开合。达到炼气之目的。太极拳的气功。每式都配合呼吸。阴吸阳呼。一纳一吐。练拳有一定造诣的人。一吸气能感到身体内部气血流向心脏及命门穴。一呼气则走向四肢。

太极重命门。气功重丹田。丹田气充。气可贯通背部三关直入泥丸。练太极拳要时刻注意发挥命门穴的枢纽作用。可收事半功倍之捷效。命门穴是全身重心之所在。执中可达四旁。劲贯脊中。力由脊发。动作时命门穴为原动力之源泉。劲向前去。命门穴后撑:合吸蓄势。命门穴先后拉。发劲时。是人身爆发力的来源。意气劲力的吞吐开合皆自此出入。还可调节全身的平衡。知命门方可知太极了。

太极拳的腹式呼吸运动。来自吐纳术。因此也要求细。匀。深。长。但拳势包含着技击。因此。它的动作有一定的尺寸。走向。必须要了解架子的起承转合。以及蓄发转变的抑扬顿挫。才能和呼吸结合得很好。当呼吸和架子一时不易配合得当时。可先抽出一些开合分明的架子。如按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直到呼吸顺时。至中气升降。前后晃动的感觉明显后。再来配整套的拳。初学腹式呼吸。结合架子练习。一定要自然。切勿逆气。或强行深呼吸。否则有害无益。气是可以练出来的。但更重要的是靠养。“气以直养而无害”。练太极拳是养气之法。勉强出力使气。则违反自然。易伤内脏.静心养性。内气自生。

4.通过意识指挥内气运行

热门文章推荐《空中瑜伽可以瘦腿吗,要长期坚持》

空中瑜伽是有瘦腿作用的。不过效果肯定是没有健身房是一些器械来得快。空中瑜伽瘦腿的话不是特别明显。更多的是塑形作用。......

PS:如果您对本篇文章感兴趣,可在本站搜索标题来进行深度了解和阅读

练太极拳的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顾留馨《太极拳术》)。太极拳以意运气并非故意运气。故运气膨胀。反滞而不灵。所以王宗岳《行功论》提出“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万能收敛入骨。”练太极拳时。要用心使气缓缓流行于骨肉内外之间。俗话说:“意到气到。”意为向导气随行。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意欲左右更迭运行。则气随左右手足更迭运行;如意欲转圈。则气就转圈。气功强调意念锻炼。调心存神凝神。恬淡虚静。排除杂念。从心斋到坐忘。太极拳是以意识引导动作。以心行气。用意不用力。神为主帅。身为驱使。全身在意不在气。意动身随。二者均强调心意的统帅主导作用。它们都有严格的姿势动作要求。特别是太极拳动作变化较多。意识集中。精神贯注是完成动作全面协调的保证。

太极拳为武当门的内家拳。故练法有重意气不重形之说。它们均强调以心意为主导。气要畅达充沛。神要虚灵凝聚。体要松柔绵软。故练拳姿势要沉舒。心意要宁静。心不静不能沉着。就不虚不灵。气也不能收敛入骨。‘‘心为令。气为旗”。即是以心行气的最好说明。练太极拳不能像静坐那样。身体不动以意领气。这是因为拳有许多动作。因此。要意随动作移动。从而带动气血运行。例如作单鞭动作时。意由右手通过脊背而达左手。这样就有一部分气血随意通过肩。肘。腕而达左手。当左手到定点时。则觉指关节发胀.这就是体内气血在流注。练拳尤要注意眼神。眼为心灵的窗户。眼到也即意到。气也就会跟着到。因而陈氏太极的理论家陈鑫说:“内气何发何行。发于一心。而行于四肢之骨髓。充于四肢之肌肤。”这就说明了太极拳是以意识来指挥内气运行的。

太极拳和气功都讲“气”。但这个“气”不是呼吸之气.而是指人体“真气”。它是人体固有的“元气”和后天水谷精微以及自然界之气的结合产物。前日推广的一种智能开发功叫形神桩。这种功虽重在练形。但还是形。气。神的结合。这种功法是与太极拳很好的结合。如太极拳的起势中的曲膝下蹲同时两阴掌下按。可意念双手下按地气。外导内行。气沉丹田。又如野马分鬃的定式。可意念上手接天气。下手接地气。同时气贯四梢。

5.通过练拳达到效果和体会

我练拳已有10年的历程。通过几年的锻炼。高血压性心脏病。胃萎缩等病症已痊愈。使我身强力壮。精力充沛.我虽已七旬。但发黑眼明。脸色红润。而且心情乐观开朗。我体会。要练好太极拳。首先『必须排除杂念。练好气。只有这样。才能真心真气练拳。所谓“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是这个道理。其二。练拳必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安格尔说:“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我牢记这句话。一直坚持打太极拳。晨昏无间。寒暑不易。雪雨无阻。繁忙不止。坚持每天早晨打太极拳。其三。练功打拳。适宜于寂静的庭园与厅堂或安静清新之地。这样全身放松。精神集中。有利于练好太极拳。正是:

欲闻回生绝妙处。劝君日日运太极。

太极拳小知识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打太极拳的好处

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太极拳的功法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热门文章推荐《阴瑜伽适合老年人练吗,要量力而行》

阴瑜伽是适合老年人练的。老年人练阴瑜伽是有降血压和增强骨骼密度的好处的。不过也还是要量力而行。不要盲目挑战一些高难度动作。......

PS:如果您对本篇文章感兴趣,可在本站搜索标题来进行深度了解和阅读

相关推荐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